一、数据不是非法盈利的手段
从审查对象来看,大家首先都有平台端应用,可以采集用户大量数据,2021年第1季度,滴滴仅中国出行就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2020年全年GTV(平台总交易额)达1,738亿元,约占中国数字货运平台GTV总量的64%,订单量达7,170万单,共计280万卡车司机在平台上完成货运订单,约占中国中重型卡车司机的20%。由上述数据可知,两者掌握的用户信息远远不止100万,一旦此类公司上市就意味着大量数据被美国公开审查,不仅涉及到个人信息安全,也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在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鼓励发展互联网新生态,实现新兴技术与实际业务的高度融合,鼓励企业沉淀数据资产,激活数据价值。数据资产合理利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营销、智能决策,反哺于业务增长,但是这不能成为企业非法盈利的手段,靠买卖数据盈利一定会受到严惩。
二、平台类企业要重视数据保护
处于数据漩涡中心的平台类企业需要重视数据保护,必要时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应用区块链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等特性,防止人为篡改、黑客攻击等,并将数据按照用户权限进行区别公开。此外,企业还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及时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或者与监管平台对接,内外部联合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文修订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六条表明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