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环境挑战
物流业面临的过路费问题,税负问题,罚款问题、行政审批问题、油价问题等让我国物流业比发达国家承担了更重的公共负担。
2、电商迅速发展实际上增大了流通领域的物流成本。
以零售电商(2C)销售模式为例,尽管可能省掉了人工成本、房租成本总体降低了流通成本,但无形中加大了物流成本。一是使物流化整为零了,让传统商贸批发模式的批量运输变成了单件为主的寄递物流方式,加大了分拣、分拨、中转等环节工作量,二是单件过度包装,加大包装物流成本,不仅造成物流费用上升,同时导致包装浪费。三是加剧不合理流通(尽管从总成本的角度可能是合理的),比如由于本地的企业电商竞争力不够,顾客去千里之外买了一件几乎和本地出产产品一样的商品,额外产生了一大笔物流费用,再如一件义乌生产的商品可能从义乌批发到广州然后从广州通过电商运到四川而不是从义务直接运到四川,增加了中间物流环节。然而,这些物流活动本身不增值。
3、物流成本过度货币化。
近年,懒人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物流成本而言,却将最后(初)一公里、最后(初)一米的物流活动货币化了,之前靠顾客捎带、顾客自身的活动完成基本不产生成本的物流活动,现在却变成了分散的、高物流成本的环节。例如:送一单30元的快餐,以前店员自己送或者顾客到店消费基本不核算为物流成本,但现在通过专业的送餐员、配送员等就得支付2元的配送费用。
上述原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占比远高于经济发达国家。不断推动物流业的发展是必要的,然而却是不够充分的,甚至从降低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占比的角度讲是微不足道的(社会物流费用与GDP对于说明宏观经济物流成本很有意义,用以说明物流行业成本并不合适),破解物流费用与GDP的占比过高本身和经济发展同样复杂,早已不是物流业本身的问题。但或许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更能找到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的更多可行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