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大连市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发言中提及到,特色农产品在一两天内通过网购、冷链、快递等方式迅速进入大城市,价格就变成当地销售的若干倍,可以说冷链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
总理对冷链物流工作可谓高度关心和重视,总理的一席话可以看作是冷链物流下一步发展的最大动力之一。
2017年7月1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2017(第九届)全球冷链峰会上发表了主题为“汇聚全球力量 共建冷链生态圈”的讲话,就中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详尽的说明。
一是、冷链商品消费需求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冷链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需要冷链物流的超过60%,冷链物流总额达到2400亿元。
二是、冷链物流整体水平提升。从冷库和冷藏车这两个重要指标上直接看出,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一直在不断提升,中国冷链物流近几年一直保持25%左右的增长速度。
三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利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开创了冷链物流发展的新局面。财政部、商务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建立十个示范省,提出在标准化、信息化、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另外像山东、福建、广东、江苏等也相继出台冷链物流专项规划。
四是、冷链物流标准不断完善。中物联冷链委牵头制定的《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已经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
五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企业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冷链物流企业规模逐年增大,网络不断完善,涌现出一大批综合性冷链物流企业。
六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普及,中产阶级人数和80、9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数量不断增多,生鲜电商市场迅速崛起。
总的来看,我国冷链物流这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冷链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冷链物流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不大,行业集中度不高;
二是、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
三是、缺乏连贯标准体系,标准约束力不强;
四是、传统冷链业务竞争激烈,新市场拓展不够;
五是、企业运行成本高,经营心态较为浮躁。
一是、政策和标准将继续改善。2017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了十条冷链物流发展思路,行业监管力度会不断加强。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冷库建设趋于合理,重点建设保鲜库、气调库。冷库扎堆建设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建设更加有目的性,特别是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预冷、分级、包装等“最先一公里”短板。
三是、“一带一路”将开创冷链新局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和沿线多个国家的生鲜农产品通过冷链方式进行跨国流通,未来这种方式将更加常态化。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企业自建的冷链体系也逐步走向第三方服务。传统物流的大鳄会继续进军冷链物流市场,未来五年中国将会涌现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
五是、新零售驱动冷链服务对象和模式转变。移动互联网+零售、餐饮,衍生出多元化、全渠道的流通模式和消费场景。
六是、行业竞争加剧冷链物流企业整合并购。客户从单一的服务需求上升到全面的需求,从区域的需求发展到全国性的需求。
七是、跨境电商带动食品贸易和冷链新业务增长。国务院于2016年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郑州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给冷链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八是、生鲜电商带动冷链宅配业务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链食品需求也大大增加。
九是、智慧物流和新技术将迅速在冷链物流应用。企业建立冷链物流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会成为标准服务,通过冷链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来解决行业小批量多批次的个性化需求。
十是、冷链物流人才需求旺盛。无论是一线的驾驶员、操作工、搬运工,或是中层的车辆主管、仓库主管等,还是负责整体运营的高级管理人才,都越来越稀缺。
一是、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二是、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制定易腐食品温度控制的强制性标准并尽快实施。
三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预冷、分级、包装等短板。
四是、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服务优质、核心竞争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
五是、发展智慧物流,鼓励企业建立冷链物流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实现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数据化,并加强对冷链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六是、加快冷链物流新技术创新和应用,特别是预冷技术、分级拣选技术、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的研发。
七是、注重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