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提供行业内的传统互联网物流人和行业外的活跃者一些脑洞,作为话题参考。
去年初O2O 的资本寒冬就已来临,似乎所有商业行为都拿来O2O,滥用得较厉害。逻辑大概是,像滴滴打车一样先烧钱,把服务搬到网上,把本来到店的服务上门化,累积用户量......但大多创业伙伴都没能活到第二轮。
可能大家会说 O2O 和互联网物流有什么关系啊,但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人拿着 O2O 的逻辑投出了前一波的互联网物流融资狂潮。
资本对 O2O 的态度转变似乎也就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并且孜孜不倦的开始寻找下一个企业级 2B 的市场热点……
所以,了解资本方如何看待互联网物流市场是前提。如此才能少走弯路、快速对接。
资本为何仍偏好互联网物流行业
总体来看,资本方很看重互联网物流业,具体原因是:
实体经济生产端过剩,就是产品供给充足。
原材料到产品:供应链是个互联网物流问题,从原材料到制造成产品这一供应链的每一环都离不开互联网物流。
产品从工厂到客户:渠道也是个问题,生产好的产品到消费者手中,同样也离不开互联网物流。
供应、采购、销售又是相互循环的,互联网物流过程一直在进行,持续不中断。
加之国内互联网物流信息化比较落后,资源耗费严重,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互联网物流是一个内涵丰富、前景广阔的产业,其中基金尤其看好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物流业。这一认识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使用经济时代,或者说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二是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未来一定是需求拉动的方向。
什么样的价值更迎合未来市场所需
未来的国内互联网物流世界有两点值得一提:
第一:以夫妻店和个体为代表的终端将是不可取代的。中国的互联网物流业特别“发达”,在美国,联邦公司需要数万人,而在中国,一般两三个人就可以搞定,每个人都是个体。在未来,这个局面也不会改变。
第二:Uber(优步)为代表的平台+个体将是必然的方向。小门店最大的问题就是,老板不挣钱,但是员工都觉得你挣钱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做成一个平台,整个透明化,让员工自己干得多得的多。
这就是投资方偏爱投平台型公司的原因之一。他们对平台的要求如下:
增量价值
这个平台一定要带来增量,而不是说一定是一个新的收益化模式。最初B2B平台喊的口号是去中间化,然而做了一段时间发现中间环节去不掉,B2B平台真正的魅力是做大了增量,平台上的成员分到的赚到的更多。
提升效率
通过流程和体系来保障效率,而终端实际负责体验,用服务、关系来保障。这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互联网物流行业总的来讲还是服务业,不同的司机,包括个人的特征,个人的服务态度,这是平台解决不了的,这个需要靠个体的服务来体验,平台只解决效率问题。
卡位入口
比如通过SaaS(软件运营)+交易平台模式,将在企业级服务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原因很简单,国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普遍信息化程度不高,怀有“重销售,轻管理”的理念。在这种环境下,从SaaS切入再慢慢引导向交易,然后从交易中分成的模式显然更容易被企业主接受。
商业模式如何炼成?
技术是驱动力,数据是其根本
如果去问国外互联网物流平台的30强,他们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相信答案一定会是他们技术驱动的系统平台。没有一个强大的系统平台作为支持,平台几乎无法输出他们的管理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系统平台几乎都是在企业成立之初就搭建起来,并不断迭代沉淀发展成现在的系统。可以讲,围绕其核心商业模式开展的一切动作,都是由其卓越系统平台和优质的人才团队来支撑的。
为什么数据是根本,当你每天两三单业务流转时无从谈效率提升、信用累积、数据分析,但矛盾恰好在这,比如我们说金融杠杆(互联网金融),一方面想通过这块服务增值并快速带来交易数据量,但另一方面会因为没有原始数据积累难以做风控,信用数据会缺失,谁愿用这把双刃剑呢。
平台需要切入点
以前是需求旺盛,话语权在厂家,层层批发商等着就有钱赚,他们提升服务的压力小,改变服务供应商的动力不足。现在是产能过剩,话语权转移到消费者,所有人都需要主动出击,去争夺消费者的消费份额,更换更好服务供应商的意愿大幅度提高。
所以做平台有两种方式,全面出击的方式和集中突破的方式。以前做平台,每个公司两个点,第一希望做客户,第二希望产品也做,这种规划特别宏大,当然要的钱也特别多。但是真正做起来的平台一定是从一个细分的领域,一个细分的客户,一个细分的产品做到这里面的绝对第一名。第一个做到以后,就像打仗一样,这是你的革命根据地,有了革命根据地你才能做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平台如何盈利
如果有人天真的认为一开始通过业务能赚很多钱,那就大错特错了。集约化的效益未产生前,先别想一单多赚几块,提升服务、打造资源整合是当务之急。当然了,需要预算下盈亏平衡点。
基础层次是收益,平台收的是软件使用费。但在国内对于软件付费的意愿太低,变成了帮助终端带来销售而获得的佣金收入。
第二个层次,随着交易数据的沉淀,平台的大数据能够帮助客户更好地预测需求,整合资源,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主导者的地位,可以增值服务收费,提高效率、缩减成本,业务每单利润仍然有空间。
第三个层次,整合资源后直接对接上下游,比如车后市场。
此外,很多人觉得平台长期亏钱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还有资金沉淀。但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你有数据交易沉淀,能更好地预测交易,在金融上最大的风险还是信用的风险,可以通过数据真正做到风险的管控,包括引入链路服务,从而使平台获利。
越过两个坎儿就能飞起来
大多数互联网物流平台都逃不开一些困扰。如果解决它们,只待创业浪潮一浪接一浪。
频率问题,互联网物流其实是个频率较低的市场。而且行情不稳,特别像集卡拖车市场,每周四天饿死,一天撑死。忙起来现金车价格翻番,闲起来低价杀红眼!再加上大部份业务是熟人交易的关系,频率更乱象。如果说,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化是座冰山,现在平台上跑的单仅是一角。
信任缺失和标准化低,这是互联网物流行业给到创业者的行业性难题。实体互联网物流时常有司机被放鸽子和放鸽子,或者货主因为套牌车货物丢失的现象。互联网物流行业长期以来“散、小、乱、差”现象,导致货主宁可找熟人发车,也不会轻易把货物交给报价更低的陌生司机。其中结账方式、运费价格上的不统一,再加上装车卸货等环节,导致很多平台的作用,仍旧停留在提供信息上。而另外有些平台实现了交易闭环,倾向于无车承运人模式,但也因此发展会放缓,不过目前个人比较看好这个模式,要交易就要担保,而且很可能撬动熟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