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能看到“物流思想”的独特灵光和“物流文化”的特有足迹,一项项绝无仅有的、伟大的“物流工程”充分 展现出我们先人的智慧,并为世界范围内的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让我们随着历史的长河,追溯物流文化之源。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对于物流能力的倚重都是显而易见的关键因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被古代兵家奉为至理名言。周朝时期,受到道路和动 员条件的制约,周天子和诸侯国制定了一套以烽火为信息的救援体系。本来行之有效,却因为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而导致西周的彻底衰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用“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可见在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标准化对于贸易活动和信息传递的影响。而 秦国对于物流的重视,远非其它六国所能及。秦赢政更是把物流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如说根根直道至咸阳,在统一天下的前后, 秦赢政倾力铺设“秦直道”,在当时的世界上这一超前的“高速公路”,保障了秦军在战争物流保障上的规模化和快速化。
汉朝在物流领域最大的成就,是打造了联通欧亚的第一条大陆桥――丝绸之路。
和秦始皇、汉武帝一样高度重视物流基础建设的,还有隋炀帝杨广。秦朝在陆路运输上卓有成效,隋朝则在水路运输上发扬光大。大昏君隋炀帝动用 举国之力开挖大运河,虽说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奢侈淫侈的生活和私家游玩的方便,但客观上却打通了中国南北的水运动脉,影响深远。
明朝三保太监郑和率领一个共有62艘大船的船队,载两万七千多人纵横印度洋上。
快递在中国应用于民间的一个典型记载是,中国唐朝杜牧一首诗中的记载:“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中国邮政快递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快信――清朝邮局当时也面临民间邮局的竞争,信件递送效率不佳,因此在1905年,推出快信制度,并且设计以「飞龙」为造型的绿色邮票。快信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图样改为飞雁,1916年废止。
华夏文明博大而精深,中华物流文化恢宏而厚重。而发展到今天,现代物流文化更是将天时地利人和相结合、环境技术文化相统一。 数百家高等学府,针对物流学科开设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为我国物流行业输送着专业化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为物流业在基层企业的实际操作设立了专业化的训练科目,为我国物流业的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针对物流的八大基本功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物流文化在推进物流技术发展上起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与升华的作用。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昨天应该被了解,今天应该被把握,明天则更需开拓创新。物流业的发展是每一个物流人的历史责任,物流文化的发扬,更是每一个物流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