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软件TMS
【物流车】深陷5大困境,论新能源物流车运营之痛
发布时间:2017-10-24 17:33:03        来源:成都好伙伴        解决方案网址:www.bestfriend.com
分享到:

导读:笔者尝试的物流+快递的优化方式,从理论至实践,平台化后能达成的效益测算,在新能源物流车运行中,即便没有补贴,也是可以顺利运行。

 

物流是一个复杂的基础行业,信息流通、物件流通,给全行业顺利运行做着最基础的保障。而物流车,在物流系统里担负着集散运输功能,车辆的续航、维护、时效已经很稳定地运行至今,但随着电商和城镇化提高,货件集散在城市运行成本日益升高,因此迫切需要电动物流车去降低运行成本。但目前存在现状,仍然存在几大问题。

笔者试图从现有物流中寻找适合存量新能源物流车运营的契入点,进行了整年的测试。

运行环境阻力:

1.路权困境

笔者测试运行的城市,对货车在市区内外运行有严格的规定。虽然对新能源物流车有全额的通行证领取资格,但实际运行时间上,仍然有早晚总共3小时的禁行。如此运行限制下,更多的司机选择无限制客车改货运去跑物流,这些司机时刻堤防着违规被查处的风险。导致同类型的新能源物流车,却没有很好的机会为核心市区提供全天候运营服务。自然无法成为物流需求的目标。

2.充电困境

新能源物流车最佳充电方式,是利用夜晚民用谷电进行慢充;虽然时间有等待,但对动力电池性能衰减影响最小。车主又如何能在车位紧张的小区内进行飞线充电呢?车主居住临近1、2楼尚可,倘若居住高楼,又如何接线至车辆?

3.成本困境

新能源物流车价格高于传统物流车,而即便车主选择在外快充,接近2元的电费,每月总计也超过同比油车费用一半之多。再加上路权限制,比小客拉货少跑3小时。这3小时是全天收入小高峰时间。有些人建议可以中午休息时补电,但实际物流司机很少中午休息,甚至在车上吃泡面都家常便饭。

4.残值困境

新能源物流车电池性能检测标准不统一,一些保险公司也不对电池承保。导致最终货车4年残值率难以计算。当高频率使用满4年,极有可能残值率接近“0”,物流公司新能源资产如此快的折旧完,对财务数据影响甚大。

5.保险困境

货车保险费高于普通小客,也是导致司机选择冒险使用客拉货原因之一。保险对电池主体定损无明确规定,一旦发生事故导致电池损坏,费用太高谁能吃得消?因此保险也是重要问题。

尽管新能源物流车运行存在以上问题,笔者还是看好环保方向,坚持用新方式去测试完并取得满意的数据。

那么新能源物流车,该如何运行才能被市场有效接纳?司机收入达到多少,能对快充价格不敏感?如何利用晚上1次充电,全天利润最大化运行?

 

在工厂生产活动中,尤其是大型工厂,追求利润稳定产出是首要目标,为此做大量的维护工作,人员,设备等,在设备每年折旧中利润最大化。是否可以参考这种量化思维,将新能源物流车导入进城市运营?理论是成立的。

笔者尝试了量产化思维,并参考了京东模式。京东区域承接,短平快的小散件配送,金杯车型司机单月营业额可超1万,而里程数却在150、160公里左右。若参考京东模式,对新能源物流车应用,还是有很大拓展空间。

但是新能源物流车的特性,在运输工具中属于垂直细分部分,因此和原有以货寻车模式违背,而是须逆向,以车定位货源结构。基于以上,无疑快递配送非常适合。但是实际配送中,运行公司的考核指标,导致配送员生猛驾驶,降低车子续航里程,被配送员吐槽也是客观存在。而物流体系中,零散货物配送尚可,能确保时效,又确保续航,但是部分城市的限行,导致该车营业额存在瓶颈。

笔者运行对两者进行结合及对C端优化,和配送方式更新。达到了晚上1次充电,够跑1整天。而司机利用货车禁行时间休息补电。实测每日营业额可达600~1100元之间。但规模化运行,需要将车辆分散至各个区域司机。物流公司无如此规模场地给予充电的条件。因此,该运行方式必须依靠平台化。整合成全新信息化快送体系。城市区域内可完成4小时达目标。创造“互联网配送”的产品。以上测试还仅仅是在货车7小时非禁行时间内的营业额。

尽管如此,摆在笔者面前的依旧是充电问题。如何能让各小区,1、2楼用户在地面通过“共享充电桩”方式,打开民用电价充电扩展,当电费控制在0.8~1元以下,分散在城市各个地方的小货车充电,对电价敏感度达到最低。

笔者尝试的物流+快递的优化方式,从理论至实践,平台化后能达成的效益测算,在新能源物流车运行中,即便没有补贴,也是可以顺利运行。补贴终究会退出,沿用现有方式套用运行未必会顺利。新事物需新体系适应。新体系出现和未来发展有多快,取决各个地方摘掉各自的“保护镜”速度。